记录一场还未发生的对话
昨天和一个早期入行AIGC的创业者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。没有任何商业胡吹,双方带着一些态度将观点直给。
说是剑拔弩张,也不为过了。但不幸的是,因为双方都在自己的鞋子里想问题,或许对话并未真正发生。
在真正进行对话前,我先把我们的宣传视频还有创刊文章进行了一个分享。电话一开始,对方就有了三连问,比如团队的资历、融资的情况、团队内核心团员的情况。
我如数奉告,没有半点隐瞒。等问回去后,对方说这是我们商业机密。于是连对方有几个人、目前什么背景都不太了解。
想起之前做大客户销售的时候,什么能说,什么不能说,都是有讲究的。如何建立信任、如何搭建拓张网络,也是如此。我会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做到真诚、坦率,这是我的本性,当然,也是期待更大的机会。同时我也了解,或许越是短平快的业务,同质化严重、竞争就高,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,人就会比较有战斗力。
之后的沟通更是有意思,但是这类对话在我面前的路上,是必然会发生、未来会高频发生的事情。下一场,我会表现得更好。
对方对于业务的核心逻辑给予了一些宝贵的观点:
请思考,为什么现在有资源的人都没有做这件事?那些导演、制片,为什么没做?
红楼梦同时代,写得比曹雪芹好的人有很多。为什么红楼梦留下来了?所谓的能够穿越周期的故事,没有那么容易的。
目前影视行业会做大量的调研。比如网文,甚至男女的比例都有调研,根据市场需求,定量制作。你们做过什么市场调研呢。
…
为了保持沟通的公允,我不想背地里反驳(比如在这里说话),因为对方没有回答的机会,对她不公平。她说的都有理,只是我们可能在思考不一样的东西。所以,对话并未发生,也无从辩驳。
随意分享一下个人心路。
当我面对大的决定、选择那些要走很远的路,我会用常识去判断,而不是经验。
因为,船只能带你过河,不能带你上山。
马可以带你上山,不能带你下海。
如果用常识,你在出发前会更相信自己的双脚。
这样,你就不太会迷茫。
同时,在这里为自己沟通中不加遮掩的直率道个歉。
或许因为心力还是不够,挂掉电话的五分钟里,我感到有一点点的悲伤,一点点的荒凉,和一点点的兴奋。感谢这场对话。它来得正是时候。我的前进,需要这样一份推动。
同时,我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一件事。对于行内人来说,他们站在行业里看所有观众、整个世界。对于行外人来说,他们站在独立个体的角度看整个行业。我们对望,却已经没有机会真正沟通。除非忘记一切,回归人类本质、生命本质、精神本质。
这件事,本来应该是怎样。
或许我们也要开始思考,人类需要什么?
而不是,人类想要什么。
一个人想要很多东西,但是他真正需要的东西却很少。
或许真正的对话,在电话结束后、在之后的每分每秒我们想起这场对话时才会发生。